第34屆全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年會 第二輪通知
第34屆全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年會
第二輪通知
2021年11月3-5日 西安曲江惠賓苑賓館
第34屆全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年會定于2021年11月3-5日在西安舉行。本次會議將廣泛邀請產學研用各界朋友,結合國家在新能源、新材料、電動汽車、儲能、網絡等領域的發展戰略,深入探討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太陽電池、燃料電池和新體系電池等化學與物理電源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面向未來發展新增了能源互聯網和微納可穿戴電源技術等內容,交流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新成果。通過學術會議、成果展示,加強產學研用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水平提高、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竭誠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家、投資者和科技工作者參加本次盛會。
會議承辦方現面向全國高校、企業和科研機構征集參會信息,并將根據反饋的參會回執,進一步落實會議的相關細節。
會議宗旨:加強基礎,突出創新,促進產業,開創未來。
主辦單位:中國電子學會化學與物理電源技術分會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池專業委員會
化學與物理電源技術重點實驗室
承辦單位:西安交通大學,西安理工大學,陜西師范大學
協辦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合作媒體: 《電源技術》
征文范圍:蓄電池、原電池、電容器等儲能電源技術,太陽電池、溫差電池、燃料電池等發電技術,能源無線傳輸技術、智能電源技術、微納集成及可穿戴電源技術相關基礎理論、新材料、器件、傳輸與控制、系統應用等內容。大會論壇設置:大會及太陽電池、燃料電池、鋰電池、特種與新型電池、儲能與動力、超級電容器、青年論壇等分論壇。會議期間設置墻報展示。
截稿日期:2021年10月20日
會議時間:
2021年11月3日 會議報到
2021年11月4-5日 全天會議
會議注冊費:
每人2000元,學生代表憑學生證每人1500元。
可通過報名鏈接網上交費也可電匯,電匯信息如下:
戶名:中國電子學會
開戶行:工行公主墳支行
賬號:9558850200000514930
請在“匯款用途”欄內注明“34屆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年會”和參會人的名字。
產品展示:大會期間,在會場專設科研成果和產品展區,每個參展單位收費10000元。提供一個4平方米展位(2米×2米),包括一張桌子、兩把椅子,展位楣板統一制作。展位內部的宣傳材料企業自行準備。熱忱歡迎各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積極宣傳,展示科研成果和產品。
會刊廣告:《第34屆全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年會論文集》廣告:封面12000元,封底10000元,封二8000元,封三6000元,彩色內頁5000元。
大會贊助商:歡迎各企業、科研院所、高校贊助本次會議,大會提供背景板企業LOGO展示,論文集彩色插頁廣告,晚宴獨家贊助等。有關贊助事宜,請聯系會議組委會。
(一) 顧問委員會
孫世剛院士,廈門大學
楊裕生院士,總裝備部防化研究院
陳立泉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衣寶廉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成會明院士,中科院沈陽金屬研究所
吳 鋒院士,北京理工大學
南策文院士,清華大學
陳 軍院士,南開大學
汪繼強教授,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高級技術顧問
(二) 大會主席
劉興江,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徐友龍,西安交通大學
(三) 學術委員會
主 任:劉興江,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副主任:徐友龍,西安交通大學
委員(以姓氏拼音排序)
曹余良 |
武漢大學 |
邵志剛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陳劍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施思齊 |
上海大學 |
陳立桅 |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 |
石橋 |
深圳新宙邦 |
程寒松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孫曉明 |
北京化工大學 |
池波 |
華中科技大學 |
譚必恩 |
華中科技大學 |
崔光磊 |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
王德宇 |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
董全峰 |
廈門大學 |
王久林 |
上海交通大學 |
范壯軍 |
中國石油大學 |
王莉 |
清華大學 |
傅正文 |
復旦大學 |
王鵬 |
浙江大學 |
高學平 |
南開大學 |
王帥 |
華中科技大學 |
郭少軍 |
北京大學 |
王雙印 |
湖南大學 |
郭向欣 |
青島大學 |
王振波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郭新 |
華中科技大學 |
魏英進 |
吉林大學 |
郭玉國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魏子棟 |
重慶大學 |
韓偉強 |
浙江大學 |
溫兆銀 |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
何向明 |
清華大學 |
吳川 |
北京理工大學 |
胡國榮 |
中南大學 |
吳興隆 |
東北師范大學 |
胡先羅 |
華中科技大學 |
夏定國 |
北京大學 |
胡勇勝 |
中國科學院物理所 |
夏永姚 |
復旦大學 |
黃學杰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肖成偉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霍開富 |
華中科技大學 |
許曉雄 |
江西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 |
李泓 |
中科院物理所 |
閻興斌 |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
李晶澤 |
電子科技大學 |
晏成林 |
蘇州大學 |
李喜飛 |
西安理工大學 |
楊軍 |
上海交大 |
李忠芳 |
山東理工大學 |
楊林 |
河南師范大學 |
廖世軍 |
華南理工大學 |
楊全紅 |
天津大學 |
劉生忠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 |
余彥 |
中國科技大學 |
劉治科 |
陜西師范大學 |
詹暉 |
武漢大學 |
魯兵安 |
湖南大學 |
張 強 |
清華大學 |
麥立強 |
武漢理工大學 |
張華民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孟慶波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張聯齊 |
天津理工大學 |
彭章泉 |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張校剛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邱新平 |
清華大學 |
張新波 |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屈德揚 |
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 |
鄭洪河 |
蘇州大學 |
阮殿波 |
寧波大學 |
周震 |
南開大學 |
(四) 秘書處
秘書長:劉彥龍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
(五) 組織委員會
主 任:李喜飛,西安理工大學
副主任:程立文,中國電子學會化學與物理電源技術分會秘書
部分報告名單及題目:(以姓氏拼音排序,名單將持續更新)
1 |
艾新平 |
武漢大學 |
題目待定 |
2 |
白正宇 |
河南師范大學 |
納米仿生結構電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應用 |
3 |
曹余良 |
武漢大學 |
儲鈉電極材料及體系研究 |
4 |
常晶晶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界面調控 |
5 |
陳劍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硫化物高容量高循環電極體系設計 |
6 |
陳衛 |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催化劑表界面結構調控及電化學性能研究 |
7 |
陳衛華 |
鄭州大學 |
鈉離子電池關鍵材料及界面 |
8 |
陳永 |
海南大學 |
電極結構設計提升超級電容器性能 |
9 |
陳煜 |
陜西師范大學 |
形態和界面效應增強納米晶電催化性能 |
10 |
崔光磊 |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
高性能硫化物基復合固態電解質 |
11 |
鄧七九 |
西安理工大學 |
有機羰基負極材料的結構優化及儲鉀機制研究 |
12 |
丁書江 |
西安交通大學 |
聚合物鋰金屬固態電池 |
13 |
董杉木 |
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
鋰金屬電池界面設計與表征 |
14 |
杜春雨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鋰離子電池硅基負極材料設計及電化學性能 |
15 |
范豪 |
西安交通大學 |
水系有機液流電池高電位正極穩定化結構設計與應用 |
16 |
范林林 |
濟南大學 |
雜多酸基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在鋰硫/硒電池中的應用 |
17 |
馮宏劍 |
西北大學 |
新型光伏材料器件設計制備及界面電子態 |
18 |
馮金奎 |
山東大學 |
真空氣相脫合金法制備納米多孔/二維電池材料 |
19 |
馮立綱 |
揚州大學 |
親氧特性界面調控電催化 |
20 |
馮緒勇 |
合肥工業大學 |
高性能鈉離子電池電解質的設計與開發 |
21 |
付永柱 |
鄭州大學 |
有機硫電化學轉化 |
22 |
高歡歡 |
西安石油大學 |
非富勒烯受體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
23 |
高學平 |
南開大學 |
光儲能二次電池的構建 |
24 |
葛萬銀 |
陜西科技大學 |
無機鈣鈦礦量子點的柔性發光探索 |
25 |
郭炳焜 |
上海大學 |
高電壓鈷酸鋰正極失效分析和改性研究 |
26 |
郭少軍 |
北京大學 |
面向碳中和的氫能循環關鍵催化材料 |
27 |
郭向欣 |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
應用于固態鋰電池的LLZO界面調控 |
28 |
郭新 |
華中科技大學 |
固體電解質與固態電池 |
29 |
郭玉國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高比能固態鋰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研究 |
30 |
何大平 |
武漢理工大學 |
高性能石墨烯集流體電池 |
31 |
何平 |
南京大學 |
固態鋰電池的界面設計、輸運和性能研究 |
32 |
何向明 |
清華大學 |
鋰離子電池安全性再認識 |
33 |
胡廣志 |
云南大學 |
M-NC基鋅-空氣電池正極材料設計合成與性能 |
34 |
胡國榮 |
中南大學 |
鋰離子電池單晶三元正極材料研究進展 |
35 |
胡勁松 |
中科院化學所 |
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及穩定性研究 |
36 |
胡先羅 |
華中科技大學 |
鋰電池高安全隔膜/電解質膜材料 |
37 |
黃秋安 |
湖北大學 |
Some Possible Origin of False Peak by DRT/DDC for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
38 |
黃賢坤 |
西安交通大學 |
鋰離子電池內離子遷移與反應耦合過程的多物理場模擬 |
39 |
霍開富 |
華中科技大學 |
高性能合金負極材料的設計及其儲鋰(鈉)性能研究 |
40 |
蔣凱 |
華中科技大學 |
液態金屬電池儲能技術進展與挑戰 |
41 |
金克新 |
西北工業大學 |
鈣鈦礦有機-無機薄膜的電磁性能調控研究 |
42 |
李福軍 |
南開大學 |
新型金屬空氣電池 |
43 |
李國然 |
南開大學 |
硫屬化合物的缺陷增強鋰硫電池性能研究 |
44 |
李家源 |
西安交通大學 |
基于氫溢流效應的電催化過程強化機制研究 |
45 |
李明濤 |
西安交通大學 |
高比能鋰硫電池正極及隔層關鍵材料的設計與構建 |
46 |
李文斌 |
西安理工大學 |
硫化釩三維微納結構的可控構筑及其儲鈉性能研究 |
47 |
李印實 |
西安交通大學 |
液流電池多孔電極質荷傳輸與界面反應強化 |
48 |
李禎 |
西北工業大學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跨界面離子遷移 |
49 |
李忠芳 |
山東理工大學 |
基于ORR/OER催化劑結構設計活性位確認及傳質強化研究 |
50 |
連芳 |
北京科技大學 |
硫化物高容量高循環電極體系設計 |
51 |
梁健能 |
深圳大學 |
通過晶界改性和表面包覆LiF提高石榴石型氧化物固態電解質對鋰金屬負極的界面穩定性 |
52 |
劉金平 |
武漢理工大學 |
一體化薄膜固態儲能器件 |
53 |
劉清朝 |
鄭州大學 |
Li-CO2電池電極材料設計及其性能研究 |
54 |
劉生忠 |
大連化物所 |
鈣鈦礦-奇異的光電材料 |
55 |
劉嘯嵩 |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
原位同步輻射技術與鋰電池研究 |
56 |
劉興江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分布式能源及電化學儲能技術 |
57 |
劉兆平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
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研究開發與應用 |
58 |
魯兵安 |
湖南大學 |
碳基鉀離子電池負極 |
59 |
馬偉 |
西安交通大學 |
狹縫擠出成膜溶液預聚集與結晶動力學調控制備高效綠色有機太陽能電池 |
60 |
孟輝 |
暨南大學 |
燃料電池陰陽極非貴金屬催化劑 |
61 |
孟慶波 |
中科院物理所 |
高效~碳電極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 |
62 |
明軍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 |
電解液及電極界面建模 |
63 |
倪江鋒 |
蘇州大學 |
三維結構的高容量儲鈉電極 |
64 |
寧曉輝 |
西安交通大學 |
新型金屬/氯化物-石墨熔鹽電池的儲能機制和性能調控 |
65 |
彭章泉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 |
鋰電池界面反應的原位譜學研究 |
66 |
邱新平 |
清華大學 |
高鎳材料的鎳溶解及其對負極表面SEI膜的影響 |
67 |
沈炎賓 |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
自組裝單分子層調控高比能電池中的界面化學 |
68 |
施思齊 |
上海大學 |
電化學儲能材料計算與設計 |
69 |
宋江選 |
西安交通大學 |
二次電池用粘結劑分子結構設計與應用 |
70 |
孫學良 |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 |
全固態電池:新型電解質的開發與界面設計 |
71 |
索鎏敏 |
中科院物理所 |
高能量密度無負極金屬鋰電池研究 |
72 |
譚強 |
西安交通大學 |
纖維膜基燃料電池及其催化劑的研究 |
73 |
唐偉 |
西安交通大學 |
基于原位電化學表征技術的高能鋰電池構建 |
74 |
萬青 |
南京大學 |
氧化物電化學晶體管及其神經形態芯片應用 |
75 |
王德宇 |
江漢大學 |
鋰金屬電極保護策略研究 |
76 |
王家鈞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固態電池的X射線多模態成像分析與結構設計 |
77 |
王雙印 |
湖南大學 |
有機分子電催化轉化 |
78 |
王衛超 |
南開大學 |
基于氧化物的配位協同電催化 |
79 |
王振波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鋰離子電池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可控制備及性能研究 |
80 |
王志興 |
中南大學 |
動力與儲能電池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
81 |
魏子棟 |
重慶大學 |
碳基ORR催化劑性能提升研究 |
82 |
吳興隆 |
東北師范大學 |
鈉離子電池磷酸鹽正極材料的研究 |
83 |
夏永姚 |
復旦大學 |
全固態電池電極/電解質界面性質及其調控 |
84 |
熊東彬 |
武漢科技大學 |
多孔MXenen膜的設計及其在鋰硫電池中的應用 |
85 |
徐婷婷 |
西北工業大學 |
碳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界面鈍化研究 |
86 |
徐希翔 |
隆基硅業 |
高效HIT太陽電池 |
87 |
晏成林 |
蘇州大學 |
低溫電池技術 |
88 |
楊冠軍 |
西安交通大學 |
大面積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電池成套工藝技術 |
89 |
楊軍 |
過程所 |
核殼結構和合金效應結合提升Pd的乙醇氧化電催化性能 |
90 |
楊全紅 |
天津大學 |
微米硅碳負極:應力結構設計和致密電極構建 |
91 |
楊上峰 |
中國科技大學 |
鈣鈦礦太陽電池中鈣鈦礦層的表界面鈍化 |
92 |
姚霞銀 |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 |
超薄固體電解質膜研究 |
93 |
伊廷鋒 |
東北大學 |
新型鈦酸鹽負極材料的設計及其儲鋰機制 |
94 |
尹詩斌 |
廣西大學 |
異質結微納米陣列大電流密度電解水催化劑 |
95 |
余彥 |
中國科技大學 |
室溫鈉硫電池電極材料的設計與儲能機理研究 |
96 |
原長洲 |
濟南大學 |
混合電容器電極材料的選擇、設計與性能優化 |
97 |
宰建濤 |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
高效鹵素電催化材料的開發及其應用研究 |
98 |
詹輝 |
武漢大學 |
針對有機電極材料的電解液研究 |
99 |
張春福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高效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研究 |
100 |
張華民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雙碳目標下的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及市場展望 |
101 |
張靜 |
西安理工大學 |
鋰金屬電池的界面調控與催化設計 |
102 |
張強 |
清華大學 |
鋰電池中的鋰鍵化學 |
103 |
張衛新 |
合肥工業大學 |
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鋰離子電池構建與性能調控 |
104 |
張世國 |
湖南大學 |
從離子液體出發構建高效二次電池 |
105 |
張文華 |
云南大學 |
鈣鈦礦電池高效電荷傳輸層研究,云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 |
106 |
張新波 |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面向應用的超高比能鋰空氣電池關鍵材料與器件 |
107 |
趙金保 |
廈門大學 |
超越鋰離子電池的下一代儲能體系的研究 |
108 |
周小春 |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
有序膜電極的研究 |
109 |
周永寧 |
復旦大學 |
新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設計及其儲鈉機理 |
110 |
周震 |
鄭州大學化工學院 |
可充電鋰空氣電池實用化的機遇與挑戰 |
111 |
朱昌寶 |
中山大學 |
聚陰離子材料的輸運性質及電化學性能調控 |
聯系方式:
參會報名及酒店住宿:
請點擊網站鏈接進行線上報名和酒店住宿預定:
http://hxywldynh.meeting.cie-info.org.cn/
請聯系: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
楊 柳:18722014046(微信同號);yangliu@ciaps.org.cn;
QQ:729296550
程立文:15922250061(微信同號);chengliwen@ciaps.org.cn;
QQ:787578195
電話號碼:022-23959269
遞交論文請聯系:
聯 系 人:郭佳 電話:029-82668669
電子郵件:379750738@qq.com
贊助及入會事宜請聯系:
歡迎申請成為中國電子學會化學與物理電源技術分會會員。
聯系人:程立文,電子郵件:chengliwen@ciaps.org.cn
電話:022-23959269,15922250061
中國電子學會化學與物理電源技術分會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池專業委員會
化學與物理電源技術重點實驗室
2021年10月12日